
台湾光海科技大陆区总经理杨宜衡先生
记者:从现状来看,led照明与传统照明的市场格局是怎样的?
杨总:传统照明光源的优点常偏向单一化,而且往往与明显的缺点并存。如白炽灯、卤素灯显色性好,但效率太低。低压钠灯效率较高但显色性很差。唯有LED同时具有15种以上的光源优点,这是开发新的应用产品的最有利条件。节能、环保、安全、低耗、防震、防水、微型、易调光、光速集中、寿命长、维修成本低…等等。针对原有照明灯具光源的缺点,利用其中某些优点,可开发出许多半导体照明新产品。
省电灯泡的强项在于其成本比LED更低,不过节能灯泡含汞的特性,对环境污染有疑虑,反之,LED具有光源指向性、无辐射热度、热度低、省电且寿命长等特性,其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LED发光效率何时能超越现有传统灯源。以美国为例,全国3亿多人口中,约有1.1亿个家庭,以每1家户平均约有50个插座来计算,相当于有55亿美元商机,非节能的旧式照明可望在2012年逐步淘汰,目前的节能灯可切入70%市场,其余30%就是LED应用的机会,尤其是针对低瓦数的照明,市场规模也高达16.5亿美元,因此LED并非一定立即要取代节能灯,而有其特殊应用的市场。
一般常用的CFL光源,最大的问题就是汞蒸气,欧盟ROHS规范中,汞Hg因为是高毒性物质,所以被纳入,也因此从手机、小笔电开始用LED背光后,液晶屏幕和电视这几年也都会替换掉CFL,其中以液晶屏幕应用LED背光的速度比较快。
从LED本身发展轨迹来看,它走的就是光输出由小到大,发光效率由低到高的阶梯式道路。从应用来看,更是从显示应用逐步走向照明应用。从每个灯具来说,也是功率由低到高发展。特别是LED在功率增加时,有结温上升,导致发光效率下降及寿命缩短的问题。若不管散热问题是否解决,而一味的追求加大功率,只会造成产品质量可靠性出问题,那就失去原本节能的美意。
光海看到了这方面问题,运用了本身散热概念的技术,为LED封装长期以来的散热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,光海特针对此技术称之为COHS散热封装技术。
记者:从现状来看,led照明与传统照明的市场格局是怎样的?
杨总:传统照明光源的优点常偏向单一化,而且往往与明显的缺点并存。如白炽灯、卤素灯显色性好,但效率太低。低压钠灯效率较高但显色性很差。唯有LED同时具有15种以上的光源优点,这是开发新的应用产品的最有利条件。节能、环保、安全、低耗、防震、防水、微型、易调光、光速集中、寿命长、维修成本低…等等。针对原有照明灯具光源的缺点,利用其中某些优点,可开发出许多半导体照明新产品。
省电灯泡的强项在于其成本比LED更低,不过节能灯泡含汞的特性,对环境污染有疑虑,反之,LED具有光源指向性、无辐射热度、热度低、省电且寿命长等特性,其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LED发光效率何时能超越现有传统灯源。以美国为例,全国3亿多人口中,约有1.1亿个家庭,以每1家户平均约有50个插座来计算,相当于有55亿美元商机,非节能的旧式照明可望在2012年逐步淘汰,目前的节能灯可切入70%市场,其余30%就是LED应用的机会,尤其是针对低瓦数的照明,市场规模也高达16.5亿美元,因此LED并非一定立即要取代节能灯,而有其特殊应用的市场。
一般常用的CFL光源,最大的问题就是汞蒸气,欧盟ROHS规范中,汞Hg因为是高毒性物质,所以被纳入,也因此从手机、小笔电开始用LED背光后,液晶屏幕和电视这几年也都会替换掉CFL,其中以液晶屏幕应用LED背光的速度比较快。
从LED本身发展轨迹来看,它走的就是光输出由小到大,发光效率由低到高的阶梯式道路。从应用来看,更是从显示应用逐步走向照明应用。从每个灯具来说,也是功率由低到高发展。特别是LED在功率增加时,有结温上升,导致发光效率下降及寿命缩短的问题。若不管散热问题是否解决,而一味的追求加大功率,只会造成产品质量可靠性出问题,那就失去原本节能的美意。
光海看到了这方面问题,运用了本身散热概念的技术,为LED封装长期以来的散热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,光海特针对此技术称之为COHS散热封装技术。
记者:可否简述贵公司的背景?
杨总:光海科技总公司于2009年5月设立于台湾。进入LED产业领域前,光海的母公司台湾应解已从事IC载板多年,光海整合了先进的载板设计技能和LED封装技术发展出COHS]的散热技术,以达到最短及最佳的导热效果。
公司定位在高功率LED专业系统服务商,秉持着”技艺”、”信义”、”满意”、”效益”之企业精神,以提供客户完整的LED光电热学整合解决方案、成为全球发光二极管模块供货商的领导者为目标。目前在深圳、上海、北京皆设办事处,目的为更贴近大陆这个庞大的需求市场,提供更快速尽责的服务,未来不排除于内地设厂的想法。此外,在英国及韩国也设立驻点办事处及新科技研发实验室,以快速的扩展国外市场和新产品的性能及质量之提升。
记者: 光海科技主要诉求是COHS的技术.可以说明一下COHS技术及其优势?
杨总:我们的核心技术COHS,其意为Chips On Heat Sink,是提供LED散(导)热的一种解决方案。参考大部分LED制造厂及相关业者所公布的数据,芯片的结面温度Tj<75~85℃,方能确保高于85%出光效率下工作寿命达5万小时,另外LED发光效率与工作温度成反比性能特性,每升高10℃,就会导致光衰3~6%并且寿命减半的严重后果。现行大部分传统封装技术,为了考虑绝缘性或热膨胀搭配性,必须于晶粒及散热器间置入了部分较低热导值的材料,如Si、Ceramic、Plastic、PLCC或MCPCB基板,这些材质无疑的增加了系统的热阻,明显增加了P-N结面的热能传递的困难度,内聚的热能难以传递出来,Tj即随操作时间加长而上升,进而损失光效及LED灯源寿命。
而光海的COHS技术运用本身载板设计的技术,将晶粒与基板间不必要的热阻材都省去,且运用热传系数仅次于银的铜金属,能将热迅速的传导开来,短时间传导到散热器上,将热带走,结面温度自然就能低很多,我们的产品根据实验资料只在60℃左右。

记者:客户如何确定组装后的散热情形?
杨总:光海的灯芯结构因省略了不必要的热阻,所以侦测Tj变成是很容易的事,少了许多层不必要热阻材的变因,我们可以直接用热电偶直接量测铜座上的温度,据实验分析结果,量测的温度再加上3~5℃左右即为芯片的结面温度,所以我们在灯芯产品上特增设一个测试点,可提供客户组装时监控质量的依据,让客户出货前对质量的管控更有信心。

记者:光海产品分类及应用为何?
杨总:光海以五大洋之名区分其产品,分别为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、北极海、南海。太平洋系列为一般LED照明模块,从1瓦到120瓦;印度洋系列为车用照明模块或特殊运用;大西洋系列为背光条模块;北极海系列是利用超高的散热能力LED模块,将LED晶粒封装在导热系数极高的材料上,如均温板、热导管或未来新开发出来的超高导热材料;南海系列则是LED灯具成品,现主要是指导灯具厂如何组装我们的灯芯,提供灯具应用的建议方案。
记者:光海近期所推出的COHS-II和先前的COHS-I的差异为何?
杨总:光海虽然推出拥有优越散热效能的COHS-I(Dam type)系列产品,但并不以此自满,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,研发出COHS-II(Dot type)系列产品。光海针对COHS-I封装结构会造成的光输出损失的缺点作再加强改进,研发出用同一等级的晶粒却能提升到最高110lm/W的COHS-II新世代的产品 。COHS-II产品结构上从平面式的封装改成半圆型的结构,除了维持原来优越散热效能外,更增加发光效率和光视角。
记者:光海的研发团队优势在哪?
杨总:由于光海研发团队为IC Substrate、封装及灯具制造团队,整合了上中下游所组成,结合板厂及封装厂之设计及制造等项能力并结合灯具制造之需求,可以设计出最符合量产化之高导热LED模块,及质量监控的简易模式,提供了确保LED寿命的检测机制,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产品竞争力、缩短交期;另外也可针对客户之需求制作客制化之产品。
记者:现行LED照明市场还混沌不明,光海的公司定位及营销策略为何?
杨总:光海要建立LED的模块品牌:COHS,让COHS成为LED使用寿命的保证。定位光海为LED模块研发设计公司,致力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市场营销。营销策略方面:短期积极参加SHOW展,增加产品曝光率,希望建立认同散热问题即LED寿命问题的忠诚客户,建立代理商,快速开拓市场。
长期要让COHS成为LED的封装规格,建构全球营销网络和销售据点。
杨总:光海以五大洋之名区分其产品,分别为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、北极海、南海。太平洋系列为一般LED照明模块,从1瓦到120瓦;印度洋系列为车用照明模块或特殊运用;大西洋系列为背光条模块;北极海系列是利用超高的散热能力LED模块,将LED晶粒封装在导热系数极高的材料上,如均温板、热导管或未来新开发出来的超高导热材料;南海系列则是LED灯具成品,现主要是指导灯具厂如何组装我们的灯芯,提供灯具应用的建议方案。
记者:光海近期所推出的COHS-II和先前的COHS-I的差异为何?
杨总:光海虽然推出拥有优越散热效能的COHS-I(Dam type)系列产品,但并不以此自满,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,研发出COHS-II(Dot type)系列产品。光海针对COHS-I封装结构会造成的光输出损失的缺点作再加强改进,研发出用同一等级的晶粒却能提升到最高110lm/W的COHS-II新世代的产品 。COHS-II产品结构上从平面式的封装改成半圆型的结构,除了维持原来优越散热效能外,更增加发光效率和光视角。
记者:光海的研发团队优势在哪?
杨总:由于光海研发团队为IC Substrate、封装及灯具制造团队,整合了上中下游所组成,结合板厂及封装厂之设计及制造等项能力并结合灯具制造之需求,可以设计出最符合量产化之高导热LED模块,及质量监控的简易模式,提供了确保LED寿命的检测机制,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产品竞争力、缩短交期;另外也可针对客户之需求制作客制化之产品。
记者:现行LED照明市场还混沌不明,光海的公司定位及营销策略为何?
杨总:光海要建立LED的模块品牌:COHS,让COHS成为LED使用寿命的保证。定位光海为LED模块研发设计公司,致力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市场营销。营销策略方面:短期积极参加SHOW展,增加产品曝光率,希望建立认同散热问题即LED寿命问题的忠诚客户,建立代理商,快速开拓市场。
长期要让COHS成为LED的封装规格,建构全球营销网络和销售据点。
记者:光海近期参与哪些活动或展览?
杨总:光海自成立以来,为营销COHS散热技术及产品,积极参加相关国际展览及学术研讨会。2011年参展场次更多达10场以上,从台湾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到香港等,参展地点目前以台湾和大陆为主,展会结束后每每接获来自世界各国客户的询问和订单,效果显着。学术研讨会部分,定期于韩国技术发表,除了提升国际对于台湾形象及产品技术的认识外,更曾受到韩国大厂LGD的重视,合作研发背光模块。
记者:光海的产品策略为何?
杨总:光海LED模块除了散热佳,还强调安装简易,会思考客户的需求而做设计,希望做到能成为推动传统灯具厂与现在LED照明产业的结合的关键角色,从一般室内灯源到户外灯源还有路灯照明,甚至背光源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,我们希望做到让传统灯具厂了解到转型不再是困难的事。从传统光源转换成LED光源到机构面的问题,我们都尽全力帮客户设想到,并更进一步的提供客户相关应用产品的安装操作,让传统光源转换LED光源模块,不再是不易跨越的障碍。
记者:您认为LED照明会是未来我们中国照明行业的发展方向吗?
杨总:是的,LED照明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目前各式各样的灯具,不管炉丝灯,或者是节能灯,其实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缺点,尤其节能减碳的因素,这些终究会被新型高科技的产业,或者灯具去替换掉,LED本身具有很多种特性,包括无毒、节能、环保、减碳等等,所以我觉得这是未来一个很好的产品,去应用到各式各样的方面。
记者:目前光海的业务是不是B2B为主?
杨总:是的,因为我们本身的产业链,包括我们光源应用到下游的灯具厂,灯具厂才去组成各式各样的产品,之后才运用到整个的消费者,实际上我们以B2B,由我们提供给这些技术解决方案给我们灯具厂,然后它们做一些应用。
记者:那有想过涉足B2C的领域吗?有想过去这个市场打拼一下吗?
杨总:当然B2C的市场蛮大的,光海本身有我们的优势跟需要补强的地方,优势就是我们的封装结构可以应用在整个散热,导热的技术上,是非常好的,尤其我们有COHS封装的专利。另外一个部分就是整个B2C应用到整个成品,因为这是整个产业链的结构,怎么去做分工合作,因为我们也可以跳到B2C,我们也可以直接做到B2B的结构,不排除未来也是这个方向,只是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用走B2C的方向,先专注做好本业的封装结构上持续的改进,然后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记者:我们看到这两年新兴的照明技术非常多,那您个人比较看好什么?
杨总:当然,LED其实它有一个特性,其实它就是一个PN二极体,它给适当的电流电压之后它会产生光跟大量的废热,热的导出与否才能够决定真正的光衰。谁能够掌握到这个关键技术,才能够对这个LED的寿命使用更好。我刚刚提到光海本身我们是COHS的技术,简单的说我们是直接装在铜片上,我们也不跟一般外面的铝基板是一样,我们中间几乎没有热阻,按照飞利浦荷兰总部跟我们合作的一个测试,我们里面的中间热阻很低,低到大概只有0.1K瓦,也就是说我们这样的热,当它PN二极体给它电压电流的时候,它迅速能够把热传导出来,这个是我们的强项。因为这样子,我们推出市场两年多以来,在整个评价上,在整个热的处理上,在整个光衰的处理上,我们很有技术优势,值得我们去推广。
记者:杨总,刚才您谈到了光海和飞利浦之间的合作,能和我们具体谈一下这种合作吗?
杨总:这是在台湾一个照明展会上,刚好跟飞利浦荷兰总部的一些技术人员搭上线,他们对我们封装的结构非常感兴趣,因为飞利浦是国际化的大公司,他邀请我们到荷兰的总部去做一个介绍,我们台湾的庄总经理带着相关的技术人员,一起到荷兰,跟他们一群的RD的技术人员做介绍,也对我们这个部分做相应的测试,也产出了相关的测试报告,我们欧洲本身也有分公司,所以我们现在欧洲的分公司在跟荷兰飞利浦那边做一些接洽,目前是这样的合作模式。
记者:我们谈到我们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作,可能会让我们想到一个最近一个比较热的资本并购的话题,您怎么看待行业里的这种现象呢?您觉得这样的现象未来几年会在我们照明行业发生吗?
杨总:我不这么认为,因为事实上可能在其它行业大得很,可能大的会并购小的,但是在照明行业,因为照明在以前的部分,比如欧司朗、飞利浦,或者比较大型的照明公司,这些照明公司其实在传统的灯具上它们是领先的,它们有的是资本,我们有的是技术,当然这怎么去结合,会不会被并购,我觉得也有可能,因为尤其现在中国在崛起,反而有可能我们来并购它们,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妄自菲薄,能够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上好好发展,我觉得外国应该跟我们学习才对。
记者:好的,非常感谢杨总今天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,谢谢!
杨总:谢谢。